主页 > 博览园区 >【体坛话题】监察院为「东奥正名」公投乱象重批中华奥会 却拿它 >
【体坛话题】监察院为「东奥正名」公投乱象重批中华奥会 却拿它
2020-05-22
监察院15日针对去年「东奥正名」公投诸多乱象提出调查报告,批体育署未积极应对,甚至让中华奥会到高雄左训中心强迫选手表态,造成压力。「正名」议题除凸显台湾在国际上的困境,也让中华奥会支领政府补助却自行其是的老问题再度受到关注。
去年九合一选举,奥运铜牌得主纪政等人发起「东奥正名」公投,衍生中华奥会退休人员向国际奥会「告洋状」,甚至中华奥会屡屡放话、试图影响公投结果等乱象,监察委员张武修、高涌诚主动调查,认定体育署未积极应对,且未与国际奥会、中华奥会做好沟通,显有疏失。
监委认为「东奥正名公投案」于2018年2月向中选会提出后,行政院及教育部、外交部、陆委会欠缺危机意识,未积极协同中华奥会办理国内外相关宣导,尤未对国际奥会做好事前沟通与预防性作为,进而造成前奥会工作人员以私人信函寄交国际奥会,引发国际奥会质疑我国有意违反《洛桑协议》等争议,经媒体大幅报导,影响民众在公投时的判断。
高涌诚在记者会中直言,酿成风波的主因,就是中华奥会一直以来都从政府手中领取高额补助,造成定位不明,急需大幅改革,「监察院当然拿它没办法,只能道德劝说 。」
张武修指出,2017年三读通过《国民体育法》修正草案,设立「国家奥会」专章,显示非常重视此法人的地位,加上中华奥会近八成经费来自体育署,体育署也仰赖奥会作为桥樑,把优秀选手推向国际,两者互动应非常紧密。且双方五月曾达成共识,即「公投是民间活动」、「政府会尊重奥会精神与独立性」,却仍发生中华奥会退休干部姚元潮向国际奥会主席投书「告状」的情况,「中华奥会是否未如实向国际奥会传达立场?」张武修质疑。
张武修更进一步点出,中华奥会在处理公投时有三大问题,一是「沉不住气」发声明直指更名会影响国手参赛权,二是过度解读国际奥会立场,三是「不恰当地」前往国训中心,要求选手联署反对正名。他质疑,若中华奥会的立场如此明确,那公投成案后的三次电视说明会,中华奥会为何没有出面说明?
「中华奥会的立场不明,是因为运作经费中来自政府的比例过高。」高涌诚认为,中华奥会的自主性、独立性、募款能力要提高,讲话就可以大声,把法律问题、奥会规定讲清楚,让民众在公投时的选择有所本。
2020年东京奥运剩下不到一年时间,调整中华奥会体质或许并非当务之急,但作为国手与奥运会之间的重要桥梁,中华奥会的改革步伐还是值得各界持续关注。
中华国际正名体育张武修东奥立场选手监察院